2015年10月22日星期四

甲州历史悠久 甲必丹事迹值得深究

庄钦永:甲州历史悠久 甲必丹事迹值得深究



主讲人在讲座会为出席者畅谈碑文研究与青云亭文献的语言使用, 左起为庄钦永、邱克威及詹缘瑞。

新加坡前档案局助理馆长庄钦永博士表示,马六甲的历史非常悠久,华人甲必丹的事迹值得大家研究,因此希望马六甲的学者能够继续展开历史研究的工作。

他说,尽管许多甲必丹墓碑上的字已经陈旧,研究工作相当困难,但是大家仍然可以能够从墓碑上的资料推断他的各种资料,包括生卒年、籍贯及寿命等。

庄钦永昨晚为“青云亭讲坛”与博大外语系中文组高级讲师邱克威博士主讲以“碑文研究与青云亭文献的语言使用”为主题的讲座时,如是指出。

庄钦永说,本身在1984至1997年期间,多达10余次前来马六甲进行墓碑研究,当时所研究的墓碑散布多个地点,包括阿依丽丽(Ayer Leleh)、武吉峇鲁(Bukit Baru)、武吉柏灵玉及三保山等。

他说,当时的研究所得,许多后裔都不将往生者的详细资料刻在墓碑上,反而刻上谥号,因此这是研究工作所面对的困难。谥号是中国古代君主或皇族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,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的评定褒贬,并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。

“谥号是中国古代君主使用,后期中国也没任何人再使用谥号,反而在马来西亚甲必丹的墓碑上能找到。”

庄钦永说,由于这个困难,当时候的墓碑研究工作还需要依靠许多参考资料,其中包括报刊,才能鉴定墓碑上的资料及其主人。

出席讲座的还包括担任主持人的华社研究中心主任詹缘瑞、青云亭六大理之一的张锦良、华社元老林源瑞及马六甲华堂青团长沈林森。

邱克威:青云亭文献 文字呈现闽南语色彩

博大外语系中文组高级讲师邱克威博士则表示,根据青云亭的文献资料显示,19世纪初的文字使用都是有闽南语的色彩。

他说,文献中出现了许多当时社会惯用的词语,大部分都含有闽南语元素,包括马打(警方)、厝稅(房租)及娘仔(娘惹)等。

他说,由于青云亭文献资料包含了当时的文字记录,因此这是一本研究本地词汇发展工作及非常重要的“参考资料”。

~以上新闻转自南洋商报~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