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3月19日星期一

三多庙盼列旅游地图

白年古剎歷史文物丰富‧三多庙盼列旅游地图

大殿高掛多副光绪年间的牌匾,近年重修后显得金碧辉煌。(图:星洲日报)

甲州亲善街一向以三大宗教场所共存闻名,其实位於同一街道的三多庙亦是名副其实的200年古剎,因此,亲善街可谓是佛教、道教、伊斯兰教和兴都教的和谐共存象徵!

由於缺乏官方宣传,三多庙一向较少被人提及,但该庙拥有的丰富歷史文物,往往令参观者感到惊嘆;因此,托管三多庙的马六甲广东会馆16属会理事希望旅游局將三多庙列入甲州旅游地图,进一步打开其知名度。

前身是“庆龙会”

位於打铁街的三多庙俗称大伯公庙,具有217年歷史,其前身“庆龙会”於清朝乾隆末年(1795年)成立,咸丰七年(1857年)扩建后更名为“三多庙”,供奉大伯公。

该庙许多器具都是在中国满清皇朝光绪17年(1891年)重修运抵该庙,包括香炉、香炉鼎和牌匾等,而建庙大堂的横樑至今尚清楚地刻著光绪18年的字样;托管单位去年花费数十万令吉进行为庙宇文物进行重修,可谓用心良苦。

目前,该庙正厅供奉大伯公与虎爷,左右分別奉祀註生娘娘、华陀、观音娘娘、財帛星君与先贤灵位。

黄达文:每2年办游行

广东会馆理事黄达文表示,希望三多庙可被州政府纳入旅游景点,进一步宣传这间古庙的特色及歷史价值。

他说,很多游客走过打铁街时,偶然发现美丽的三多庙,进入內部参观后对古庙感到惊嘆。

黄达文表示,三多庙里许多歷史文物都有百年歷史,是无价的旅游卖点,若能获得州政府重视並加以宣传,相信有助广东会馆加强维护及管理庙宇事务。

他说,庙宇的维修都靠善信的香油钱及会馆资助,在开销大的压力下,该庙每两年举办一次游行。

李金龙:清朝器具令人惊喜

三多庙执行秘书李金龙表示,隨著打铁街越来越受游客欢迎后,途径三多庙並进入参观的游客有所增加,因此,若政府將三多庙列入旅游地图,势必能吸引更多游客。

他说,在三多庙后殿的大香炉鼎刻著“三多堂”字眼,是庙宇於光绪十八年(1892年)重修所置,加上庙里许多清朝时代的器具,往往令参观者感到惊喜。

“即使费用再昂贵,我们也要设法去维护这些歷史古物,包括重修白蚁侵蚀的牌匾和柱樑等,以便保住这间古庙。”

(星洲日报/古城)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